星期二, 9月 05, 2006

人生的目的、意義、價值

  在汲汲營營、忙忙碌碌的生活中,你可曾想過人生在世的意義和價值究竟是什麼?是來吃飯的?穿衣服的?還是來賺錢、求名、與人爭鬥的?

  很多人就是在貪生怕死、貪名求利、你爭我奪中,一天一天過下去。看到大家要的我也要,大家不要的我也不要。以為很多人都要的,那就一定是好的,所以搶著要,但是從來不去思考,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。反正大家都要的我就要,大家都不要的就立刻把它丟掉,因為既然大家都不要,我還要它做什麼?

  就像螞蟻一樣,通常只要一隻螞蟻嗅到了有味道的東西,其他的螞蟻統統都會圍過去。可是這不是人的行徑。人應該有「我要的不一定是人家要的,人家要的不一定是我要的」的觀念,這才是真正獨立的人格。可是,一般人多半喜歡跟著別人起鬨,這是很悲哀的一種現象。

  一個人如果活著而沒有目的,一定會非常空虛,覺得生命沒有價值,像行屍走肉一般,那又何必活受罪?不僅生存本身變成多餘的,而且也白白浪費世界許多的資源。

  但是生命一定有它的原因,也一定代表某些意義。它的目的是什麼?最後會到哪兒去?又會成為什麼呢?

  以佛教的觀點來看,人生的目的,凡夫是來受報還債,佛菩薩則是來還願;如果知道人身難得,能夠知善知惡、為善去惡,人生就有了意義;如果又能進一步積極奉獻、自利利人,這就是人生的價值。

  所謂「受報」是:我們必須要為我們所造的、所做的、所想的、所說的行為負責任。我們的生命,無非是自作自受;過去世造的因,以及這一生的善行、惡行,結合成現在這樣一個人生,便是生命之所以存在原因。

  但是僅以一生短暫的時間來看,很多現象看似不公平,也沒有辦法解釋。譬如有的人在這一生非常努力,但就是不成功;有的人並沒有這麼努力,卻一帆風順,左右逢源。表面上看起來很不公平,其實這要追溯到過去世,以及一世一世、無量的過去世之中,我們曾經所造的種種行為,尚未受報的就可能在這一生中受報,也可能在未來生才受報。而我們所做的種種行為,有好的,也有壞的,造好的業受福報,造惡的業就要受苦報。

  至於人生的價值是什麼?很多人認為人生的價值就是有錢、有地位、有名望、讓人家看得起。譬如,在外面做了官,衣錦還鄉,讓家鄉的親人、鄰居、朋友都風光一下,不但表現了你的個人價值,地方上也因你而有了光彩。但這是不是真正的價值呢?

  真正的價值應該不在於顯耀家族的虛榮,而是在於你所做的實質貢獻。如果你是投機取巧、巧取豪奪而得到的名利權勢,即使一時間很風光,也沒有真正的價值可言。因為這個價值是負面的,造的是惡業,將來是要受報償還的。

  因此我們可以說:有多少奉獻就有多少價值。比方說,我這個人有什麼價值?我在這一段時間裡為大家說佛法,這就是我的價值。如果這一段時間中,我在睡覺、吃飯和人家吵架,那就沒有價值了。人生的價值必須建立在對人有益,而且對自己的成長也有幫助上。

  雖然我們凡夫是來受報還債的,但是也不妨學習佛菩薩的精神,為自己的人生發一個願。這個願可大可小,可以小到只是許願:「我這一生之中要做個好人。」許願自己在這一生中,不做壞事、不偷懶、不投機取巧,盡心、盡力盡自己的責任。即使這一生做不好也沒有關係,因為還有來生可以努力。這樣的人生,就是有價值、有意義,而且充滿希望的。

摘自:聖嚴法師-找回自己

CEO之死

今年八月,Applause玩具公司的CEO所羅門(Robert Solomon),在家裡的後院舉槍自盡,公司隨後宣告破產。

在企業界,這類新聞時有所聞。分析這些一生努力,終於爬上大位的CEO,最後為何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,財星小企業(Fortune Small Business)雜誌報導指出,財務陷入困境,是企業領導人選擇自殺的典型原因,尤其是把個人的價值與意義,依附在公司命運上的創業者,所冒的風險更大。

南加大教授馬里斯(Ronald Maris)表示,CEO負責監督別人,卻沒有人監督他們。在工作上顯現出問題時,如果是一般的員工,主管在觀察到問題時,可以找他們談話,但是當CEO出現問題時,常常不是沒人注意到,就是即使有人注意到了,也不敢告訴自己的頂頭上司,「你必須尋求協助」。

美國自殺學協會的執行主任柏曼(Lanny Berman)指出,常見的自殺原因包括消沈、濫用藥物或酒精等物質、感到孤立等。在所羅門的例子中,自殺之前的他,符合了所有的條件。

首先,五十歲的所羅門公私生活都拉起警報。他在三十歲時便名利雙收,不僅成為公司的CEO,也在業界闖出名號。但是,一度意氣風發的公司,今年陸續失去迪士尼等幾個大客戶。自殺當天,他打過幾通電話,其中的一通是打給洛杉磯時報,一名正在撰寫公司危機新聞的記者,他問記者,「我會有多不想看到這篇報導?」顯得非常擔心。

此外,所羅門的三次婚姻都以離婚收場。柏曼解釋,當一個人感到絕望時,思考的方式會改變,變得缺乏彈性、無法有效解決問題,一般的男性與女性不同,習慣於不尋求幫助,甚至不接受幫助,這是男性自殺率較高的一個原因。

其次,所羅門酗酒,而且必須仰賴止痛及抗憂鬱藥物,以維持生活運作。最後,財星小企業指出,CEO的工作高處不勝寒,通常不再有同事,有的只剩下競爭對手,所羅門在自殺前一週,突然寄了一封電子郵件給久未連絡的姐姐,告訴她他需要親情。

所羅門在最後幾次與大女兒談話時,曾經告訴她,「妳一定要失敗,失敗非常重要,因為如果你不偶爾讓自己失望一下,所有應該發生卻沒有發生的小錯誤會逐漸累積,你不知道,最後的致命一擊會是什麼。」這位CEO,生前為自己的死,做了最根本的詮釋。

以上摘自-- EMBA雜誌

你的個性有競爭力嗎?

所謂的個性競爭力指的是一個人的個性所展現的賣點,也就是你的個人品牌。
先以一個寓言式的小故事來說明個性競爭力的重要。一個年輕人向老師父學劍術,徒弟問:「師傅,我要多久才趕得上您的武功修為?」
師父回答:「10年!」,徒弟問:「如果我加倍努力,何時可趕上?」師父回答:「20年!」徒弟對這個回答非常不解,老師父說:「當你加倍努力時,你只忙碌地在練習,表示你所有心靈的感覺是封閉的,你只有學到武術,卻沒有學到如何駕馭武術,所以需要20年!」由此可知一個人的專業競爭力是由個性是來主導。再以一個真實故事來補強寓言的不足,以同樣是台大電機系畢業的學生來說明,明碁電通老闆李焜燿的成就可能高於其學弟或學長,但有趣的現象就在於,既然是同校同系畢業,就專業能力而言,應該是大家旗鼓相當的,因此讓李焜燿出眾的不是在於其專業技術能力,而是在於其個性本身所蘊藏的堅持特質,硬將一位二十五年來不曾離開過宏碁集團的士兵,活生生的鍛鍊成一位將軍,二十五年中,宏碁內部的風風雨雨最後沒有減弱他對自己的使命感,因此是他的個性改變了明碁,不是他的技術改變了明碁,這就是我所謂的個性競爭力,個性的賣點。

而前面所提到的,個性競爭力的培養難度比較高的原因,並非它真的很難培養,而是因為在我們世俗上的價值標準中,只有能力或專業才是有價的,能力的追求、專業的精進代表個人將獲得等量的物質回饋,而且能力有衡量的標準,比如證照制度、學歷等可以具體算出一個人的身價;而個性就沒有一個衡量的標準,所以大家看不到一個追求個性的方向,也找不到讓個性再進階的門檻,就因為個性競爭力沒有實際衡量的標準,也就無法計算它的價值性,所以大家就沒有那麼強的動機去修練自己的個性競爭力了。

這樣的錯誤觀念深深的影響著職場上的年輕朋友,每當我問一些職場上的年輕朋友為何要離開現有的公司,很多人會回答說「希望到外面看看……。」這句話的意思是,因為他們還沒有實際接觸到下一家公司,因此在心中產生一種希望性的假設,認為最好的工作在下一個公司裡面而不是現有手中的工作,因為現有的工作充滿值得抱怨的地方。這些選擇離去的人,似乎很少去思索一個問題,在你現在的工作上,是否拿得出非常讓人佩服的紀錄?照理說,除非你已將現在的工作發揮到極致,而公司卻不再給你更多的空間與舞台時,才需要轉換工作,管它老闆或主管對你好不好,因為你不是為他們活的,你是為舞台而活的。

但是大多數人的理由只是認為自己一直在做重複的工作,所以想要有所轉換,然而如果你對現有的工作不曾有令人激賞的突破,你如何說服下一家公司你擔待得起一個更好的工作呢!

舉個例子,大家可能都會同意IBM總裁與奇異總裁的職位是世上最棒的兩個工作機會,榮華富貴享不完,但若把這兩份最好的工作交給你時,你卻又無法勝任,因為大家都忽略一個事實,工作本身是中性的,並沒有好壞之分,最好的工作,是因為有那些成功的人堅忍地把手中的工作做成功了,是因為IBM的Samuel及奇異的Jack Welch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,我們才會認為IBM總裁與奇異總裁的職位是世上最棒的兩個工作!因此是Samuel及Jack Welch的個性改變了公司,是他們的個性把一個壓力很大的工作變成好工作,不是他們的技術。這就是個性競爭力的魅力。如果在過程中,這兩位人物也和我們一般人一樣,因為怪罪老闆或主管憤而離職,他們就失去讓IBM或奇異成為最棒的公司的機會了。在這裡有一個因為缺乏個性競爭力,而令人感到憂心的一個例子

一年前我去大陸,順便參加一個朋友主持的研討會,講題是「如何到外商公司」上班,現場參加者150人左右,主講者全場以英文主講,當時我坐在台下,心中思索:他們都聽得懂嗎?結果會後的發問,現場有90﹪以上舉手,同樣的狀況,我想在台灣的話,可能只有不到9﹪,而並且發問者都是字正腔圓的標準英語發音,當我在懷疑是不是大部分的人曾留過學時,卻發現這其中竟然只有20%是海外留學回來的。由此可知大陸人的好奇心很強、他們對發問沒有恐懼感、有強烈的表現慾,將這兩點拿來跟台灣人比較,台灣人個性競爭力已經輸人家一大截!另外,我也發現,個性競爭力比較強的人,專業能力也會比較強,因為其求知慾、堅忍度都比較強的緣故。以剛進職場的畢業生為例,比較台灣上班族和大陸上班族,台灣上班族除在市場觀念比較強之外,其他專業能力不見得比大陸人強,如果專業能力比不上大陸,再不拿出個性競爭力,將來台灣的前景堪虞。

從最近104人力銀行幫聯電招募人才的實例,也可以發現個性競爭力比專業競爭力重要,這次聯電招募人才,有6000人左右應徵,錄取率不到3﹪,這些應試的菁英在學歷上早已被認可、而專業能力的肯定也毋庸置疑。觀察發現被錄取者在個性人格特質部分,個性競爭力遠超越未被錄取者許多:就工作熱忱這一項特質而言,被錄取者的指標排名是前15名,而未錄取者平均值是前22名;就壓力忍受度而言,被錄取者的平均排名是前15名,未被錄取者平均排名是24,其他的個性指標也是同樣結果,由人格測驗的總結果顯示,錄取者的人格特質在各指標上普遍優於未錄取者。這就代表了專業競爭力的差異性來自於個性。

愛因斯坦晚年曾說過:「不要追求成功,試著追求生命的意義!」我們在職場上會待上三、四十年,能力也許到了你老的時候就會落伍不管用,但個性競爭力卻會跟著你一輩子,讓你愈老卻變得更有價值的一項秘密!

轉自:楊基寬

你的心中到底裝了什麼?

有一天,蘇東坡去拜訪佛印,遇到佛印正在打坐。蘇東坡便在佛印的對面靜靜地坐了下來,也學佛印打坐。
過了約一柱香的時間,兩人同時張開眼睛,結束打坐。
由於剛打完坐,蘇東坡覺得渾身舒暢,滿心歡喜。
他問佛印說:「你看我現在像什麼?」
佛印回答蘇東坡:「我看閣下像一尊佛。」蘇東坡聽了佛印說自己像尊佛,心中大樂。
佛印也問蘇東坡說:「那閣下看我像什麼呢?」
蘇東坡心想:「平常老是被你佔便宜,今兒個可讓我逮到機會了。也換我來佔你的便宜。」
於是他回答佛印說:「我看你像一陀大便。」佛印臉上微微一笑,便又繼續打坐了。
蘇東坡佔了佛印的便宜之後,越想越樂。
回到家便迫不急待地將事情的本末告訴了蘇小妹。
蘇小妹聽完蘇東坡的話之後,提醒蘇東坡:「哥,你被佛印佔便宜了,你知道嗎?」
蘇東坡問:「為什麼?他看我像尊佛,我看他像陀大便,怎麼會是我被佔便宜呢?」
蘇小妹便回答蘇東坡:「佛書上說,心中有佛,則觀看萬物皆是佛。佛印因為心中有佛,所以看你像尊佛。那敢問大哥你,當時你的心中到底裝了什麼?」

~內心清淨 , 所見萬物皆清淨~